實作:
// 定義一個類別 Dog
class Dog {
// 屬性
String name;
int age;
// 初始化物件
Dog(String name, int age) {
this.name = name;
this.age = age;
}
// 方法:狗叫
void bark() {
System.out.println(name + " says Woof!");
}
// 方法:顯示狗的年齡
void displayAge() {
System.out.println(name + " is " + age + " years old.");
}
}
// 主類別
public class Main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創建物件
Dog myDog = new Dog("Buddy", 3);
// 呼叫物件的方法
myDog.bark(); // 輸出:Buddy says Woof!
myDog.displayAge(); // 輸出:Buddy is 3 years old.
}
}
在面向對象編程中,類別是用來定義物件的結構和行為的模板。類包含了屬性和方法。屬性是用來儲存物件的狀態,像程式碼中,Dog類有兩個屬性 name和 age分別用來記錄狗的名字和年齡。
方法則是用來定義物件的行為,例如 bark()這個方法讓狗發出叫聲,顯示它的名字,displayAge()方法則是用來顯示狗的年齡。這些方法可以操作物件的屬性,並在需要時輸出屬性的值。
當創建物件時,我們會使用建構子來初始化物件的屬性。建構子是一個特殊的類方法,它在創建物件時被自動調用,用來設置屬性的初始值。當Dog myDog = new Dog("Buddy", 3); 這樣創建一個 Dog物件時,建構子會自動將 "Buddy"賦值給 name,3賦值給 age。
創建物件後,我們可以使用這個物件來呼叫類中的方法,這些方法會基於物件的屬性執行相應的行為。像 myDog.bark() 會讓狗的名字出現在叫聲中,而 myDog.displayAge()則會顯示該狗的年齡。這展示了物件如何通過其方法與屬性進行互動。